作者:周建华,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学校总校常务副校长、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
2023年11月,北京市各区相继开展了四、六、八年级体质健康测试统测。在本轮统测中,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(以下简称“人航”)在海淀区小学四年级、六年级体测中,参加考核的学生全部获得了满分。我们是怎么做到的?关键举措是确立了以体育人理念,构建了高质量的体育教学体系以及注重AI赋能体育。
理念引领:“以体育人”高位导航
我们认为,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,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、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,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培养学生爱国主义、集体主义、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、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,实现以体育智、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。
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》,我们把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,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,突出以体育人,注重AI赋能。
我们达成以下共识:体育、艺术是每个学生一辈子的课程;健康第一,体育护航。人航的学生画像是,以德律心者、以智明心者、以体壮心者、以美悦心者、以劳立心者。为此,学校确立了“以体育人”的核心方向:以体育德、以体启智、以体塑美、以体促劳。
体系支撑:5大体系深度助力
一是价值体系。学校引领师生充分认识学校体育的价值,确立以体育人理念。体育教研组将学校的育人目标“全面发展+突出特长+创新精神+高尚品德”细化为体育工作中具体落实的目标、路径与措施,引领以体育人。
二是课程体系。学校制定学校课程方案,将国家统一制定的“育人蓝图”细化为学校的“育人施工图”。体育教研组通过构建小初高一体化的体育课程,将学校的“育人施工图”具体化为体育的“育人实景图”。
为此,学校建构了“三三三”的课程结构:“三足鼎立”——育人目标、学生需求、学科教学;“三大板块”——文化基础、自主发展、社会参与;“三个层级”——启航课程、领航课程、自航课程。体育学科在构建小初高一体化“三航”体育课程的基础上,进一步细化构建了田径、体操、中华传统体育、足球、篮球、排球、乒乓球、羽毛球、跳绳、水上运动、冰雪项目等体育运动项目三航课程体系,丰富了以体育人的载体。
三是教学体系。经过近几年的学习、实践、迭代,学校体育教研组构建了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“教—学—练—赛”一体化的教学体系,全面提升了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。
四是教研体系。学校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课程与教学,在教学设计、学科实践(实验教学)、跨学科主题学习、作业设计、体质测试、综合素质评价、体育困难生(“小胖墩”“小豆芽”)等体育教学改革重点难点问题形成了系统性的变革与突破。
五是强师体系。学校构建了选师“三看”,育师“四梁八柱”的校本强师体系。
选师“三看”是指选聘教师时,在面试等环节主要看“热爱教育”“聪明”及“好人”三个方面,分别对应教师的教育情怀、教育智慧及教育人格。
育师“四梁”指的是校本强师的四个支持系统,包括教师个体系统、发展共同体系统、学校系统和社会系统。
育师“八柱”指的是校本强师的八个实践系统,包括党建强师、愿景强师、专业发展规划强师、课程强师、课堂强师、教研强师、科研强师、制度文化强师等。
具体到体育教师,学校在选师时除了满足体育教学专业外,还要求有较为突出的专项(如跳绳、体操、足球、游泳、冰雪等)技能,在育师时突出“必修课+选修课+社团”的“三项全能”。
AI赋能:体育教学精准高效
人工智能已经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教育。AI赋能体育,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。
1.AI智能运动手环
学校在2021年采购了第一批智能运动手环,并在教学中应用。
一是让课堂教学更科学高效。在课堂教学中,我们利用智能手环提供实时可视化数据检测,体育老师能够实时调整课堂运动量,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高效。
二是教学评价与反馈更精准。我们通过对课堂数据的检测与分析,可以更精准地进行教学评价与反馈。教师可根据数据分析进行更细致化的备课,根据学生差异化进行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指导,解决学生“吃不饱”和“吃不了”的矛盾,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锻炼需求。
三是提升教师教科研素养。教师通过对课堂数据的检测与深入分析,能够更直观评价教学效果,改进教学策略,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,探索新时代智慧体育课,使体育教学科学化,体育锻炼可视化。
2.AI跳绳魔盒
学校在2023年引进了AI跳绳魔盒,学生在课间、课上及课后可进行自主锻炼。AI跳绳魔盒涵盖跳绳、深蹲、蹲跳、左右跳、开合跳、高抬腿等多种运动项目,可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。学生利用该设备进行自主锻炼,并相互PK,极大提升了学生的锻炼积极性。
3.人航钉钉平台
学校利用钉钉平台教学打卡功能,布置体育作业并进行反馈。应用钉钉平台进行体育打卡,便于教师实时统计与反馈,师生可实时进行互动与激励,长期使用有助于培养学生持续、规律的运动习惯,从而提升健康水平。
思考建议:四个方面优化应用
对于未来AI应用,我们的思考和建议是:
一是凸显本质。技术为育人服务,AI赋能体育的本质是借助数字化平台与技术,以体育为载体,促进育人质量的提升。
二是聚焦需求。学校重在以体育人,五育融合;教师重在“教-学-练-赛”全体系助力精准教学、精准反馈、精准指导;学生重在学校、家庭、社会,全场域都能获得AI赋能;家长重在亲子体育,数说成长,终身体育。
三是升级技术。AI赋能体育要注重科学性、集成性、便携性、精准性、迭代性等。
四是校企协同。学校注重培养更多懂技术的教学专家,企业则要注重培养更多懂教育的行家,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AI赋能体育。
来源:海教思维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文章评论 (40)
我真的不是疯
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,内容详实,观点独到,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。期待作者的更多作品!
楼星吟
文章分析得很透彻,但我对第三点有不同看法,希望能与作者进一步交流。